去年11月以来,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就有一个隐忧——台积电,正成为地缘政治的必争之地
 
如今,隐忧变成现实:在本周台积电的股东常会上,董事长刘德音评论美国要求断供华为的影响时说,台积电不希望如此……如果确实发生了,我们会迅速完成替代。
 
张忠谋和他的台积电开创了半导体代工产业的先河。自它 1980 年代站稳市场之后,几次夹在太平洋东西两边的竞争中。台积电一向处理的四面玲珑。这一次市场环境更被动,台积电至少现在看起来依旧冷静、克制。
 
很多读者问我们,台积电真的是美国盟友吗?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台积电成长至今的三个阶段进行复盘:
 
11987-2002年,在美国文化与技术影响下的快速成长期
 
22003-2008年,与美国博弈中广交四海盟友的成熟期
 
32009-2020年,借移动浪潮奠定地位的王者期。
 

Part.1


台积电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美国主导下全球半导体分工的大洗牌。如果对其1987-2002年间的成长进行总结,那就是用美国的技术,美国的客户,加上留美归来的高管,被美国用来制衡日韩半导体发展,顺便把自己成就为一家世界级企业
 
1987年创立台积电时,作为曾经的德州仪器三把手,张忠谋不但想成为世界第一家晶圆代工厂,更想成就世界最一流的晶圆代工厂。因为从技术上来讲,台积电背靠的是IBM与英特尔这两棵大树。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
 
半导体产业诞生自美国,以 IBM 1958 年成为首个量产晶体管的公司开始,美国独家掌握全球最领先的半导体工艺与知识产权长达五十年之久,产业链上下游都遵循 IBM 的研发节奏,相互厮杀。
 
初出茅庐的台积电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相比杀的头破血流的竞争对手们,台积电还有个优势:英特尔帮忙技术挑刺。
 
创业次年,张忠谋就通过私人交情请来了时任英特尔总裁格鲁夫来台积电考察。格鲁夫是真朋友,在当年半导体代工工艺还仅有二百多道环节的时候,格鲁夫就命令下属要至少挑出台积电二百个问题,对每道工序要带着放大镜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去抠。以至于工程师们前一个问题刚刚解决,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
 
经过了这一波魔鬼考验,台积电在成立第二年即技术实力跻身世界一流,接着在第七年完成上市,该年度(1994年)实现营收7.44亿美元。
 
美国公司不仅为台积电技术帮扶,还奉上真金白银请台积电代工:成立的头十年里,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和后来的英伟达等美国公司几乎垄断了台积电的全部产能。
 
为了与世界接轨,台积电奉行美式管理。张忠谋在全公司99%都是中国人、讲国语的情况下,坚持双语办公;台积电的第一任总裁是原通用电气半导体负责人戴克(JamesE. Dykes),之后历任高管至少一半的人有美国公司任职的经历。
 

2015年台积电高管背景
 
美国如此帮助台积电,实际是为了驱狼吞虎:牵制日本以及韩国的崛起,维持美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霸权
 
台积电诞生的80年代,全球半导体产业正逐渐脱离美国人的掌控,一度全球过半芯片都有Made in Japan的烙印。那时候东芝的存储、尼康光刻机、日立的材料都是行业第一。1988年,日本占据全球半导体十强中的六个席位。富士通甚至一度野心勃勃的计划收购仙童半导体。
 
这是白宫不能接受的。旋即美国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对日本施压,祭出国家安全、钓鱼执法、301调查等手段,像极了这几年它对中国的所作所为
 
比如美国一手炮制了所谓的“IBM间谍门,进驻日立、三菱开展调查;又以国家安全为由,在日本逮捕东芝高管;301调查催生出了《日美半导体协定》,美国得以掌控日本半导体定价权。一连串打击之后,日本半导体产业一蹶不振。
 
事后看,美国没有彻底打垮日本半导体业,因为它想靠日本领先的材料工业牵制韩国。同样的,美国也对台积电抱有戒备之心,它通过扶持韩国三星来制衡台积电。最终,使得全球半导体产业主导权重回美国
 
可以说,台积电崛起的前十五年,脚踩的是日本的尸骨,铺垫的是美国半导体设计的荣光。
 

Part.2 


美国不放心台积电,台积电的生存之道也从来不是成为美国的打手。
 
如果说2000年收购世大半导体,是台积电市场上完成份额大一统的第一仗;那么2003年抛弃美国技术,与IBM从盟友变成对手,则是台积电真正走向成熟独立的翻身之仗。
 
为了摆脱美国的技术钳制,台积电在2000年前后将自研半导体制造技术提上日程。2003年,它彻底抛弃IBM的铜制程工艺。
 
从此,世界的半导体代工分成了台积电体系与IBM体系。台积电壮大的过程中其实也留了一手,它虽然全球建厂,但本土工厂的工艺一直领先其他地区一到两个代际。
 
旨在控制半导体话语权的美国见状也开始扶持本土晶圆代工业务。就在台积电抛弃IBM的同年,后者同台积电第一大客户英伟达签订长期代工合约,打破台积电独家代工英伟达GPU的局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BM甚至不惜以低于台积电10~15%的报价来吸引客户。
 
但这种做法其实没有真正伤到台积电的代工业务。因为早在1998年台积电谋划了群山计划:为5家使用先进制程的IDM(晶圆设计+制造)厂商,定制独家代工方案,以说服其放弃自己的晶圆生产。
 
一座晶圆厂的投入资本高达千亿元,相当于半座三峡水电站。在台积电把芯片代工越做越精的过程中,以英特尔、AMD、德州仪器为代表,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封装IDM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智能机新生代的高通、海思、联发科们则押注fabless模式,只设计不生产,将晶圆的生产流程全部交给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等专业代工厂,通过分散风险,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台积电的成长有地缘政治的助攻,但是崛起成为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恰恰在于其独立性,尽量对客户一视同仁。而这,也在无形中帮助内地半导体产业也多了一年的腾挪时间。
 

Part.3

 

台积电不想站队,但美国却一直在以各种方式逼迫台积电站队。
 
去年,美国颁布针对华为的半导体技术出口禁令。要求所有软硬件公司,只要含有超过25%的美国元素,必须先取得美国政府的授权,才可以与华为合作。
 
当时台积电第一时间公开宣称其美国技术占比低于25%;当美国将标准进一步压到10%以内之后,台积电也跟进表态自身的美国技术占比仅为7%
 
今年5月,美国祭出极限施压,禁止华为使用美国技术设计和制造半导体芯片。这一次,台积电也绕不过去了。因为技术虽然是自研的,但设备绕不开美国:阿斯麦光刻机接受美国的长臂管辖;刻蚀机被美国拉姆、应用材料把控;离子注入机是美国维利安半导体的天下……
 
但是,台积电充分利用规则允许的120天缓冲期,协调高通、AMD,将产能优先供给华为。它还聘请曾为英特尔游说十余年的克利夫兰(Peter Cleveland),担任公司全球政策副总裁,全面负责台积电在全球监管、政府政策和标准等方面的事务。
 
一座晶圆厂,动辄投资千亿人民币,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近万,特朗普自上台后就一直喊话台积电赴美建厂。
 
台积电长久以来颇有点虚与委蛇的意思。前几年,它不主动,但也不拒绝,主要还是忌惮美国在材料、设备、软件(EDA+IP)领域的霸主地位。
 
反正每次特朗普喊话,台积电就以经济效益、成本优势以及供应链完整程度三要素齐全为纲,跟美国打太极拳。
 
美国反驳的底气也的确没有,毕竟:一,下游市场有限;二,缺乏下游封装以及电子整机代工厂;三,美国工人贵,世人皆知。
 
直到今年年初,台积电终于松口赴亚利桑那州建 5nm 制程的工厂,8年总投资120亿美元。但在业界看来,台积电未免有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的嫌疑:毕竟今天5nm技术最先进,但等2024年工厂落成,台积电本土工厂早已启用更先进的3nm制程工艺。另外,120亿美元是否足够维持工厂运转也令人怀疑。
 

尾声


成立至今,台积电一共打过三场硬仗:第一场,从无到有,建立了晶圆代工的商业模式;第二场,拿下英特尔,以一个创业公司的身份,得到国际认可;第三场,自力更生,从自研技术,到攻克群山,与全球的设计公司成为盟友。
 
无一例外,最后台积电都打赢了,并且建成了一条宽到几乎不可能被逾越的护城河。
 
过程中,台积电一度成为美国制衡日韩的棋子;但也一度摆脱美国的技术钳制,为后来的不表态赢得底气;尽管最终难免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但台积电的崛起无疑为华为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参考之路:
 
拥有了独门绝技,才能避免任人摆布。

点赞(16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